初心不改 使命傳承
物換星移,光陰荏苒。白云蒼狗,風云變幻。
年屆二十的法治評論周刊,在今天,迎來了她1000期的出版。
1000期、4000張報紙疊放在一起,就像一部大書。這部書,記錄著周刊的成長,也記載著人世的冷暖和法治的足音。
這期間,周刊的主編、編輯、記者幾經更替,版面、欄目、風格不斷變化。然而,她的辦刊宗旨——“法眼看天下,慧心暖人間”,卻從未改變。從1999年1月6日第一期法治評論問世起,這十個字就始終印在她的刊頭,也烙刻在編輯部每個人的心中,時至今日,仍是我們不竭的力量源泉和引以為傲的法治評論精神。
堅持用法律人的眼光關注社會熱點、焦點,堅持從人文關懷的角度發出富有建設性的聲音,向社會播灑法治陽光,向弱者傳遞新聞溫度,這,既詮釋著周刊的初心,也彰顯了我們的使命。
今天,我們推出1000期紀念特刊,用4個版的篇幅,回顧千期往事,與讀者一道,重溫法治評論走過的路,致敬過往,致敬堅守,致敬理想,致敬正義。
20年中,讀者始終是我們最堅實的后盾。周刊成長的每一步,都離不開讀者的陪伴與支持。不久前,我們收到一封特殊的來信。寫信的是河北唐山78歲的安秀揚老人,信中,老人說,“因我年近八旬,而在當今新媒體時代又不會上網,只能用最古老的工具與您溝通”。老人說,自己“始終執著地關注著貴報的發展歷程”,記掛著法治評論即將創刊1000期,特意手寫了三幅書法作品,為“輝煌千期助興添彩”。這封信,讓編輯部每個人淚流滿面。
借1000期的機會,我們向安秀揚老人和多年來一直默默支持我們的讀者致敬。正因為有你們在,我們才不會感到孤獨迷茫,不會在物欲橫流中喪失自我,不會在危機四伏的采訪路上恐懼絕望。
還要致敬為我們供稿的作者、無私提供智力支持的專家學者。那些被改變的人和事,那些被溫暖和撫慰的心,那些為法治吶喊的聲音,那些播撒下的法治種子,都離不開你們的參與和聲援。沒有你們,法治評論走不到今天。
請接受我們言輕意重的感謝!
20年,彈指一揮間。1000期,也終將是云煙過眼。站在新的起點,我們深知,前行的路未必一帆風順。隨著新媒體的崛起,傳統媒體正面臨空前挑戰,未來需要在哪些方面開拓創新,才能揚長避短,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?在輿論環境日趨復雜、監督線索日漸枯竭、報道風險日益加大的背景下,該如何拓展輿論監督視野,才能讓腳下的路越走越寬?這些問題,都考驗著我們的智力和能力。
不忘初心,使命傳承。走過1000期的法治評論周刊,仍將堅守理想,繼續保持血性和勇氣,繼續為法治吶喊,繼續替弱者發聲!